心系家乡,反哺兰考。8月8日上午,2025年兰考县中高考总结大会暨兰考景柱奖学金颁奖大会在兰考礼堂举行,164名兰考籍优秀学子获得2025年兰考景柱奖学金。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三义寨乡党委书记陈宣陶,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陶长生,县政协主席刘广亮等领导,兰考景柱奖学金发起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以及兰考中小学校长、学生、家长代表等5000余人在主会场及各个分会场参加大会。
景柱是河南兰考人,一直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发展。2022年起,他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在兰考设立景柱奖学金,旨在鼓励兰考学子发奋图强、品学兼优,成为对国家、社会、家乡有卓越贡献的人才。从2022年起,兰考景柱奖学金每年在兰考全县范围内,资助兰考户籍且在兰考县高中连续3年及以上就读,考入“985工程”高校的大学生,在读大学本科期间,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
兰考景柱奖学金以“择优培英、助教兴邦、回馈乡党”为宗旨,计划用20年时间、投资3000万元,资助1000名兰考籍“985”大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从根本上改善“兰考人”的人才结构。
今年,兰考县共有164名学生获得2024年景柱奖学金,其中,2022级27人,2023级47人,2024级39人,2025级51人,包括2025级考入清华北大学子4人。目前兰考景柱奖学金已发放4届,资助389人次,累计发放190多万元奖学金。
近年来,在兰考全县尊师重教氛围引领,景柱奖学金等鼓舞激励下,兰考高考成绩屡创新高,本科上线人数从2023年的2671人、去年的2905人再到今年的2932人,实现逐年攀升、捷报频传。2025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49.39%,比2024年增长9.37个百分点,被清华北大录取学生4人,比2024年增加2人,开封市四县一区前九席兰考独占其八,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年来,在兰考景柱奖学金激励下,受资助的兰考学子已在全国“985工程”高校各放光彩,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竞赛奖项,部分学生成功保研深造、获直博资格深耕前沿领域,更有学子远赴国外名校交流学习,展现出兰考学子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讲话
“兰考作为豫东平原农区,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农户,怀有对耕作、读书的朴素感情,孩子是希望、潜力、传承所在。”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表示,兰考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大力发展教育,兰考将锚定“教育强县”目标不动摇,让教育成为兰考最亮的名片、最硬的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博士后景柱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题,与兰考5000名师生分享了“教育三道”:一是传人间正道;二是传从游之道和省身之道;三是传守正创新之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景柱2025年8月8日于兰考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主要是对兰考的广大教师讲几个小话题,用时大约9分钟。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普通教师,受业解惑必有局限,但传道既是本责,更是天职。那么,作为教师,应该传些什么道呢?
第一传人间正道。毛泽东主席说过,人间正道是沧桑。因此,人间正道就是奋斗之道、苦熬之道、愚公移山之道、斗争到底之道等等。但是,作为教师首先要传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中是准确,庸是正常,承认中间状态与多种选择的存在,才能理解中庸之道的哲学含义。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政者,正也”,具备君子人格,才能“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封建社会的人间正道总是在“天理、国法、人情”之间寻求平衡。这个“三点论”中,“国法”顾名思义;“天理”显然是指朱熹的“必然的自然法则”和“当然的道德法则”,天理高于国法但却未必合法合情;“人情”不是走后门拉关系,而是指公序良俗、社情民意和人文关怀。新时代中,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是在坚守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先进文化,深耕科教,勿忘军事,全面完成以人民为福祉的伟大复兴。
第二传从游之道和省身之道。学校与生活的区别在于,在学校先学到一课再参加考试,而在生活中先被考试才能学到一课。因此,高考不是鲤鱼跳龙门,高分未必高能,高校也产恶少。教育的本质是把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实用的人。著名思想家潘光旦曾对宣传和教育有过科学辨析:宣传的方式是灌输,教育的方式是启发;宣传的目的是使人信服自己的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启发人“自得”。因此,教育就是“从游”,师生之间就像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引导,小鱼紧跟其后。从游不是老师带着真理走向学生,而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真理。从游之道也是基于古人主张的“教学相长”,社会尊师重道的前提,在于师德师风与为人师表。因此,教育高尚,教师未必高尚。“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作为教师更要特别“每日三省吾身”,决不能玷污教师的荣誉和灵魂,否则必然为社会所唾弃。法国著名牧师纳德·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兰塞姆总结道: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如果每个人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因此,人生的悲剧常常是由于未能及时省身,从而造成了对未来的误判。很多人在羡慕嫉妒恨中郁郁一生,临终前终于恍然大悟,却要谢幕人间。其实,省身之道的幽光正是自己人生的从游老师。
第三传守正创新之道。知识从来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强国也不是考试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传承中创新就是守正创新,既反对食古不化,“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也反对全盘西化,“问以经济策”,满嘴史密斯。一个文明的生长,取决于文明内部的自省能力与创新能力,中华民族始终以“茍(jì)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周易》之“易”,本身就兼有“不易”和“变易”两种相反相成的意义,在传承中创新更是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所在。人们常常发现,相对于学霸,毕业后事业有所大成者,在校读书时往往学习成绩平平。对此现象,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教授解释为“朋辈学习”效应。“朋辈学习”是创新的土壤,而学霸正是少了一些“朋辈学习”机会。在人工智能的今天,获得知识已经变得不再困难,困难的是自己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人生最大的能力是学习、创新、再学习的能力。天下大事皆学问,百无一用是“秀才”。传道之要,既求化古传今,更求守正创新。否则,即使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只是一具知识躯壳而已。
最后谈谈兰考景柱奖学金。兰考景柱奖学金以“择优培英、助教兴邦、回馈乡党”为宗旨,计划用20年时间、投资3000万元,资助1000名兰考籍“985”大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从根本上改善“兰考人”的人才结构。目前已发放了四届奖学金。“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兰考景柱奖学金将配合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推动兰考从红色大县走向经济大县和教育强县。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