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中心  >
2018/6/27 14:33:00
海南永远是我们的根

海南日报记者 邵长春

核心提示

海南三十岁了,我仍能看到当初十万闯海的花朵。那里面有芳华的你,也有青春的我……”

322日,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后,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在海口西海岸面朝大海,回想往事,提笔写下了一首小诗《大海的诉说》。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全国各地无数热血青年涌向海南,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壮观景象,当年刚刚从重庆大学毕业的河南青年景柱是其中一员。

我在内地长大,当年来海南,乘车到了徐闻的海安港,准备换船登岛时,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当时太兴奋,穿着衣服就直接跳海里。景柱说。

这奋不顾身的一跃,恰是当时怀揣梦想和激情的一代闯海人的真实写照。来到海南后,景柱和海南的汽车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首30年岁月,景柱依然激情满怀:无论身在何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些海南人引以为豪的特区精神,已融入了我的血脉。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本报记者 王凯 摄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万人才下海南,怀揣梦想和激情,刚刚从重庆大学毕业的河南青年景柱加入闯海大军,和海南的汽车产业结缘。

此后的9年里,景柱一步一个台阶,从大学毕业生当上了海南汽车制造厂厂长。他说,是海南特区给了他们这些年轻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

从与日本汽车品牌合作,到立志创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凭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景柱和他的同伴们为实现让海南成为一片汽车海洋的理想而打拼,如今他们梦想成真,并依靠海南的区位优势,让海马汽车真正走出去

他庆幸自己赶上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大好时代,两次遇到人生低谷他都选择回到大学读书,守机待时,充实自己。如今,在景柱带领下,海马集团已从汽车一元发展到汽车、金控、置业等多元产业板块。他说:将来无论海马走多远,海南永远是我们的根,特区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魂。

如今,景柱和海南的缘分已进入第410年了,而他也将这10年定位为回报海南母亲的10年。

天涯海角留芳华

每个人都年轻过,都有自己的芳华。我1988年毕业时正赶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去海南比去美国还热,学校把系里唯一到海南工作的名额给了我。景柱说,当时重点大学毕业生是时代骄子,一般都是4个去向——读研、留校、省市机关和大型国企,而他毕业志愿填的却是——祖国边疆地区、民办企业或民办科研机构。

于是,毕业回了趟老家后,景柱揣着90元,那是300元国家派遣费花剩下的,就登上了南下的火车,车到湖南,他遇到了4个同往海南的女高中生。

当时《冬天里的一把火》红遍大江南北,她们听说费翔的MV曾在海南取景,就偷跑出来要去海南找费翔。景柱说,当时4个女孩一分钱都没有,两个还发着高烧,他就一路照顾着。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景柱回忆,当时海南还很落后,海口市仅有一个红绿灯。他是拿着调令来的,虽免去了很多闯海人初到海南在人才墙找工作的烦恼,但把4个女孩安顿在招待所后,他兜里也只剩下2块钱了。

景柱报到信上的接收单位是海南汽车冲压件厂当时厂子就是一片荒土地,空地上堆放着如山的设备。当时住的都是工棚,一个比我早到的大学生是华中理工大学的高材生,看到我来了,抱着我大哭。景柱说,现实的差距、语言的障碍、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海岛的孤寂感,都是他们那代闯海人登岛后要克服的障碍。


↑一九八八年,大学刚毕业的景柱来到海南,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干起,与海南汽车制造厂第一批拓荒者一起艰苦创业。本报记者 王凯 翻拍

景柱的适应能力倒挺强,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他交上报到信,领了4样东西:一张折叠床、一块木板、一张凉席和一床蚊帐,这是我当时所有的家当了。

在此前两年,海南汽车冲压件厂从菲律宾引进福特汽车冲压厂全套设备共8700吨、5600箱,像一座山一样,在红土地上闲置了两年。景柱这批大学生来了之后,在老师傅的带领下终于把它们装起来了,这也成了后来海马发展的资本。

景柱说,他本人从大学毕业生到海南汽车制造厂厂长只用了9年时间,基本上算是一年一个台阶。

不是说我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海南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景柱对此一直心存感恩。

敢为人先创品牌

我与海南的30年也可分为3‘10景柱说,第110年是芳华,特区闯荡,少年得志;第210年是下海创业,锐意进取,但其间也波折不断;第310年,身离海南,埋头产学研,但也一直关注着海南的发展。

海南建省初期,汽车还是一穷二白,我们说这里将成为一片汽车的海洋。景柱说,当时媒体报道后,社会一片哗然,一些汽车专家听了也不信,觉得海南造汽车是天方夜谭但这么多年我们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最终实现了梦想,并且从海南走向了世界。


↑第一次创业时的景柱

海马初期的发展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同日本汽车品牌马自达的合作,当时马自达处于危机之中,急于寻找和开拓新发展空间,而海南却有一个现成的汽车工厂苦于没有产品生产。

景柱说,合作始于缘分,当年马自达的社长来海南考察,看到海南汽车制造厂的冲压设备时,当场就流泪了。

他说终于找到自己的孩子了。景柱说,福特当时在菲律宾正是跟马自达合作,他没想到在海南找到了这些设备。有此渊源,双方合作水到渠成。

此后,海马与马自达合作,推出的普力马和福美来两款车型曾在国内市场热销一时。但在景柱心中,创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一直是他的梦想。在他看来,品牌关乎中国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创立品牌,就是建立民族自信的过程。景柱说,1989年,他作为海南首批公派生赴日本研修,在日本大家看什么都觉得是好的,连一次性纸杯都当成宝贝留着,正是因为中国当时物质匮乏、缺乏品牌,国人出去也没有自信。

景柱说,品牌的背后是创新、科教、文化等综合实力,有了品牌,国人腰杆才硬,才有中国自信。所以,不论海马汽车的自主之路多难,他也要一直走下去。

作为自主品牌掌舵人,景柱始终坚信:终有一天中国的汽车品牌会超越国外的汽车品牌,即使不是海马,也会是其他中国汽车品牌,我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下一个十年好好回报海南

我非常庆幸自己赶上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大好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中,创业中遇到些波折和低谷都是正常的。景柱说,30年来,如果说要致敬某种精神的话,那就是坚忍,只有创新实干、坚忍担当以兴业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

尽管在商海搏杀多年,但景柱仍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齐治平情结,我也有两次被下课的经历,当时分别选择去湖南大学读博士和北京大学读博士后。遇到人生低谷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浪费生命,待机发展,这也是我们对时代的信任。景柱说。

10年来,景柱在老家河南和海南间穿梭,他身上也混合了中原大地和南方海岛两种气质。景柱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在海南创业的河南人和回到河南创业的海南人,两地都是他的心灵归宿和故乡。

近年来,海马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依靠海南的区位优势走出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海马汽车已出口20多个国家,并在伊朗、俄罗斯建立了KD组装厂,下一步还计划在马来西亚建KD组装厂,并计划在十三五末进军美国市场。

海南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地位特殊,对于海马来说,从海南可以辐射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将来无论海马走多远,海南永远是我们的根,特区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魂。景柱说,他始终坚信,海南有发展汽车产业的独特优势,也希望为海南汽车产业出一份力。

如今,在景柱带领下,海马集团已从汽车一元发展到汽车、金控、置业等多元产业板块。景柱身上,除了企业家、大学教授等身份外,也多了海南省工商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的责任。

“2018年,我和海南的缘分就要进入第410年了,我将这10年定位为回报海南母亲的10年。景柱说。而在开篇的那首小诗结尾,他也留下了这样几句话:

又是一个三十年,我们还要化作一道道海浪,簇拥无数沸腾的花朵。其中有永远芳华的你,也有永远青春的我。

景柱寄语

今年海南30岁,海马也30岁了,对于海马来说,海南永远是我们的根,特区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魂。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永远不过时,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之际,海南更应该深挖特区精神,勇当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排头兵。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

我和海南的缘分就要进入第410年了,我将这10年定位为回报海南母亲的10年。


码上读:扫码听一听景柱讲他与海南的故事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