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未来。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虽然已经开启了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步伐,但计算资源分布总体上呈现“东部不足、西部过剩”的局面。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
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数据中心机柜数量为204.2万台,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政务网及移动应用等云端的大规模部署,我国大数据中心将迎来高速建设发展时期。目前,大型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三大运营商和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手中,在数据所有权、信息安全、能耗失衡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
另外,大数据的交叉分析,使大量数据被关联和聚合,信息的边界变得模糊,也使用户维护自身合法信息权更加困难。虽然国家出台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对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做出规定,但各种违规、违法事件还是屡禁不止,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二是当前我国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分布,总体上呈现“东部不足、西部过剩”的局面。
截至2020年年末,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的数据中心机柜数量为135.8万台,且上架率已处于饱和状态。而西部地区数据中心机柜虽然数量为36.9万台,但大部分上架率仅为15%~30%。同时,相比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建立数据中心具有天然的优势。地质安全方面,西部地区没有台风,少有地震。节能降耗方面,大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能耗占了总能耗的40%左右,而西部地区海拔高,环境温度低,利于散热,更加节能降耗。电力供应方面,西部存在大量富余的风电、水电、太阳能电等清洁能源,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中心的用电并降低运营成本,也更符合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规划。
另外,西部地区缺少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限制了大数据中心及产业链的发展。西部地区有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地,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中卫、新疆克拉玛依等,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比较少,影响了西部地区大数据中心柜位上架率,进而影响大数据产业链的发展。
为此,景柱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是从数据安全角度,建议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建设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提供普惠的数据服务,为国内企业及全球其他主权国家客户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二是建议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电力企业,统筹电信、银行等,组建中国“数据云”投资集团,具体负责数据中心投资、建设和运营,在西部地区就地建设数据中心,通过光纤、卫星输出信息资源、云计算资源,变“西电东输”为“西数东输”。
三是加快西部电网和国家级骨干网直联点建设,加强东西各区域的数据互联互通,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
四是加快“全智能低能耗数据中心”相关技术突破,建设水电、风电、冷资源的智能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
报道链接:http://www.jinbw.com.cn/dzb/html/2021-03/09/content_449971.htm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