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就像我的一个孩子,从2008年参与筹建,到如今成为集团举足轻重的资金管理力量,我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壮大,这里有我奋斗的青春记忆。”今年38岁的王丹现任海马财务计划财务部部长,谈起十五年的海马生涯,她说她就做了一件事执着“造米”,保证集团和成员单位的“有米可炊”。
2011年,财务公司刚刚成立不久,王丹开始逐步地推动集团资金的计划管理,实现了资金管理从粗糙的线下流程化管理到线上日头寸的精确管理,真正做到了集团要求的业务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信息化,从而为提高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益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在做好日头寸管理以后,王丹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益上。
在2012-2013年期间,同业的拆借市场价格(即SHIOR价)在中午11:30公布,而大多数同业的报价一般都在中午12点之后。王丹为了在竞价时能提高5bp-10bp的价格,牺牲午休时间跟各大银行斗智斗勇。截至2020年末,仅通过优化盈余资金的同业业务市场竞价,累计创造同业利息收入8.8亿元。
每次5bp-10bp的利率价格带来的收益虽然不多,日积月累,却为米缸增加了不少米。在王丹眼里,公司应该居安思危,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得益于王丹的未雨绸缪,通过盘活票据、推动发行ABS和银行授信管理,帮助公司和集团化解流动性危机。
2012-2014年,在海马财务总经理刘卫的授权和指导下,王丹将如何盘活票据资源作为研究课题并形成课题报告,通过对知名企业的实地调研学习,逐步落地推动盘活集团票据资源,最终促成公司做出加入人行电子票据系统的决定,完成了财务公司承兑汇票业务的最初准备。
左一为王丹
随后,王丹带领项目组历经近七个月的票据系统测试终于达到中国人民银行的验收条件,2015年9月29日,业务部门开出了第一张由财务公司承兑的票据,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海马货币”就这样诞生了。
2015-2016年,王丹为了推广公司的票据跟着项目组四处宣讲,一步一步含辛茹苦地推动集团成员单位用财务公司承兑的汇票代替外部银行承兑的汇票和现金使用。随着财务公司票据在集团内使用越来越频繁,王丹多次向集团报告,最终推动集团票据管理制度的落地,从而为财务公司票据的大范围使用提供了制度基础。
海马财务计财部(中为王丹)合照
有了“海马信用”的担保,财务公司最高时点时取得银行授信21亿元,为财务公司、成员单位及供应商累计融资达103亿元。与此同时,海马财务在 2017年成功发行了ABS(即一种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王丹利用“海马货币”这把得力的造米工具,以及发行ABS,及时缓释了海马财务被动迅速降杠杆的资金缺口风险,有效地帮助集团解决了流动性问题。
优化资产配置,严把资产质量关。王丹始终秉持财务服务公司战略的原则,推进公司资产负债的良序管理,推动财务公司连续10年达成经营目标。
“2020年虽遭遇疫情,但我们的个人贷款客户资产管理的历史最好水平。”王丹介绍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让客户的还款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我们团队通过搜集数据、建模分析和论证近几年个人客户贷款质量迁徙情况,提出优化个人贷款客户资产管理过程指标和考核方式,同时牵头完成“移动收款项目”,从而有效遏制了疫情带来的居高不下的不良率。
咬定目标不放松,始终不忘造米之责。截至2020年末,王丹带领团队争取到的各项税收优惠累计达5100余万元。
王丹常对团队成员说:“没有压力的人生就像温水煮青蛙,哪天熟了,也就死了。”在工作中,她总是以身作则,精益求精,让团队成员常常感到“压力山大”的同时,也让大家获得成长,最终能独当一面地完成各项任务。
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王丹还是决然地参加了2019年海口半程马拉松,在她的带动下,部门半程马拉松参与率达50%。在规定时间内冲破终点的王丹也在用实际行动鼓舞、引领着团队成员——“不是跑多快,而是跑多远”。
王丹参加2019年海口半程马拉松
“以终为始,执着一事”,这是王丹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总结。身为一名“80后”,她有着“70后”没有的勇气,有着“90后”没有的成熟,专业与效率是她的代名词。她是领导们心中的领头羊,也是下属和同事心中的好姐姐、好领导。
“企业的发展跟人生一样,有颠峰,也会有低谷。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当好‘米缸守护人’,继续为集团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王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