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
企业文化>
海马哲学海马劳模创新之路行者文楫匠人志马拉松

景柱,1966年10月生,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海马集团董事长,海马汽车创办人、海保人寿创办人。

景柱的回乡“开学第一课”

2020-08-29

 36年前,他从这里考上大学,走出兰考。

       36年后,他回到母校,“兰考人讲兰考”,为全县2万多名高中生上了“开学第一课”。


       8月
28日上午,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回到家乡兰考,在兰考一高为即将开学的高中生们带来开学第一课《做一个合格的人》。

贾平凹说过,故乡是你身体和灵魂的地脉。景柱作为土生土长的兰考人,虽然18岁考上大学后,一直求学创业在外,但对兰考“地脉”的研究,对家乡历史人文的考据,却一直未断。

对于兰考,很多本地人都只知焦裕禄,对其深厚的历史一无所知。为何兰考叫兰考?兰阳、仪封、考城是什么关系?兰考这座“黄河最后一道弯”边的城,数千年如何与黄河命运相系?

这些多年盘桓在景柱心中的问题,他利用今年疫情中空隙,静心梳理,在历史的草蛇灰线中,寻找每一点蛛丝马迹。查二十四史、县志核实、多方论证,他将所得写成《黄河冲走的老城》《刘秀诞生于“兰考”济阳宫》等几篇文章,引发了历史爱好者的深研。

“认识自己的故乡,是人生的第一课。”景柱说,学以蒙正,教以化人。高中生正处在三观初成的时期,对于他们来说,认识自己的家乡,是他们在课本之外,最应该补上的一课,也是“做一个合格的人”的基础。


36年前,从这里走出兰考

8月28日上午,景柱回到了母校兰考一高。

这是他十几年来,头一次回母校。虽然这所开封名校已经迁了新址,但对他依然亲切。他执意从校门下车,走着看看母校的一草一木。看到校园里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庞,他不禁回忆起了自己少年时。

“校门外看到了录取榜,有点小激动。”景柱说,校门口的红榜让他回想起了36年前高考放榜时,在兰考一高门口看到了自己名字时的狂喜。

1984年,河南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只有个位数,能考上中专都很了不起,考上重点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景柱在那一年,考上了重庆大学,从此离开家乡,负笈求学,创业在外。

虽然后来考入北京大学读博士后,事业做到资产数百亿,但他认为,自己的根永远在兰考。


1984年,景柱考上大学后与同学留念

   
         兰考——黄河最后一道弯



       在开学第一课上,景柱首先以“黄河最后一道弯”开篇,为大家剖析了历史的兰考、立体的兰考、文化的兰考。

“兰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景柱讲,兰考位于‘两岳三渎区’和‘六皇封禅之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朝时期。

古代所谓“五岳四渎”,“五岳”不言而喻,“四渎”是指各自独立流入东海的内陆河流。金元之前,在今河南境内的黄河南侧,有一条济水河道。济水“三隐三现”,独立入海,原和黄河、长江、淮河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渎”。济源、济阳、济宁、济南等地名,都是因济水而得名。金元之后,黄河河道南移,先“夺淮入海”,逼迫淮河借道长江入海。到1855年,黄河突然在兰考县铜瓦厢摆尾东北方向,侵蚀淤塞了济水河道。今天的黄河河道,郑州到济南这一段,大部分和老济水河道重叠了。



五岳四渎中的两岳三渎区


       随后,景柱以“黄河的变迁”为主线,讲述了兰考与黄河变迁的深切关联。

“黄河累计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6次。”景柱说,今天,黄河上游,弯弯绕绕。流过兰州,直奔东北方向的内蒙草原,而后掉头往南几百公里,穿越壶口到潼关。潼关到兰考这一段,总算是“大河东流”了,但过了兰考最后一道弯,又摆尾东北,一泄千里,直奔大海。兰考作为黄河最后一道弯边的城,历史的变迁多与这条大河相关。

金元以后的几百年间,黄河水无情泛滥,摆尾分叉、或绝或塞、迁徙无定,给豫北、豫东、鲁西南人民带来无数灾难,冲走了无数城郭村舍。


兰考的四个老县

“兰考境内,有很多老城,只是被黄河冲走了。”景柱说,他专门考据四座老城:一座是东昏老城、一座是济阳城、一座是仪封城、一座是考城。


       景柱说,这些老城,历史上都曾惊天动地,雨雪风霜。其中,东昏老城关联“千古一帝”秦始皇,济阳城关联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仪封城关联一代儒圣孔丘,考城关联戴国和“葵丘之盟”。

“兰考是出过皇帝的,刘秀就出生在兰考。”景柱说,汉武帝刘彻曾在济阳县修建了一所“济阳宫”,作为自己巡视天下的行宫之一。西汉末年,刘秀的父亲刘钦任职济阳县令,刘秀就出生在“济阳宫”里。

刘秀六岁时,刘钦调任到南顿县(今河南项城一带),刘秀也跟着父亲离开的济阳。后来,刘秀起兵反王莽,一开始战事不利,曾经逃回“济阳宫”,躲过一阵子。因此,兰考是出过正牌开国皇帝的,而且是从兰考出发,一路打拼成长为皇帝的。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上讲,济阳县在今兰考县东北,就是现在兰考县固阳镇到南彰乡一带。景柱说,在历史上,济阳宫是确实存在的,位置应该在今天兰考县的固阳镇以东一带。


兰考的五个新县

兰考为何会叫兰考?景柱说,兰考历史上也出现了五个新县,仪封、兰阳、兰封、兰考、民权。现在的河南省兰考县,是由金代以后的兰阳县、仪封县、考城县三个县,分分合合而成的。

“解放前,考城县城在今天的兰考县固阳镇。”景柱说,他小的时候,管固阳叫考城,管兰考县城叫兰封。

1825年,仪封县并入兰阳县,开始时称为兰仪县。1909年,为避溥仪帝讳,兰仪县改名为兰封县。1954年,兰封县与考城县合并,成为了今天的兰考县。同时,将考城县南部的“老北关”、褚庙、程庄等乡村,分两次划给了民权县。从此,考城县城的四个关彻底分立。现在,位于固阳的“新三关”,成为了今天的兰考县固阳镇;划给民权县的“老北关”,成为了今天的民权县的北关镇。

景柱说,2014年,兰考县张君墓镇改名为考城镇,这是件好事,总算把“考城”二字传下来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他也希望兰考县固阳镇改名为“济阳镇”。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随后,景柱分享了自己多年研究的中道西术、法礼共治等思想。回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主题,景柱勉励中学生要注重六个“三”:

抓好三个健康——身体健康、知识健康、心理健康

清楚三个矛盾——理想与现实、激情与平淡、理论与实践

把握三个辩证——技术与文化、知识与思想、学问与修为

戒掉三大陋习——讲假话、喝醉酒、不守魂

绕开三个黑坑——攀比、虚荣、弄巧

实践三个要领——重规律、身持戒、心正平

他也在现场和学生们分享,人生要“重规律、身持戒、心正平”。

“每天运动一小时,读书一小时,是我回河南创业初期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景柱说,年轻人更需要每天坚持一种专注。这种专注,要么是运动、要么是读书、要么是著作等。

今年上半年,他已经跑了1131公里,超额完成了自己半年跑1000公里的目标。他勉励学子们,在保持知识健康、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身体健康。


短短一个半小时,景柱从古到今,从中到西,从历史典故到人生哲学,将自己30多年的思考干货毫无保留分享。这些充满思辩精神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哲学思想,让现场很多学生和听众受益匪浅。

 

文化是永久的,科教是根本的

 “兰考,这个地方所有老百姓赖以为生的只有盐碱地,孩子们若想出人头地,只有通过上学、参军、外出打工等有限的途径去跌打滚爬。”曾有媒体写到,兰考这地方,历史上虽贫困,但民间历来重视教育。

“经济是实力的,文化是永久的,科教是根本的。”景柱最后说,对他这个走出家乡的人,在回报桑梓的同时,更加看重的是家乡的教育。在他看来,“脱贫更要脱愚,扶贫更要扶智”。兰考的经济发展,科教是根本,他希望家乡下大力气把学校办好,出更多有志气的学子。

就在今年,兰考一高的学生张培浩考入北大,和景柱成为校友,这也是兰考县自2005年后再次与北大结缘。


张培浩上台发言


1988年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后,景柱虽然一直在外打拼,但他总惦记着兰考教育的发展。1998年,他捐资50多万元在家乡建了李西小学,解决了村童上学难的问题,由此他也成为兰考民间教育扶贫第一人。十几年前,他也曾回母校讲课,当时很多学子以他为榜样,走出了兰考,走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景柱在兰考县海马集团爱心美德公益超市中转站与老乡交谈


“故乡是什么,是你的血地,是你身体和灵魂的地脉。”贾平凹曾如此写道,以故乡为源头的写作是“为了生命和灵魂的安妥”。

或许,这也是景柱为家乡正名写作的原因。